理性看待国内银行暂停贵金属代理业务开户|黄金
发布时间:2020-12-02 作者:元大期货 点击数:
国内的黄金交易业务要可持续发展,必须从客户角度出发,相关交易体制要能切实保障投资者合法权益,营造与客户间的双赢局面。
11月27日,国内多家银行几乎在同一时间公告暂停账户贵金属、上海黄金交易所交易代理业务新开户。此消息一出,让黄金市场众多的参与者、投资者及企业机构都感到既突然又茫然。本着客观务实的原则,笔者从行业视角来解读此次监管部门的政策动向。
首先,这是防范风控漏洞的正确选择。今年上半年中国银行原油宝事件凸显出的重大系统性风控漏洞,成为监管部门痛定思痛后出手的主要原因。还有某第三方公司在代理银行贵金属交易的业务中因投资者风险教育不到位,导致出现大规模穿仓现象,造成大量的客户投诉,也成为此番银行被叫停贵金属交易业务的重要缘由。因此,这样看来暂停银行黄金业务既在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
国内的黄金交易业务要可持续发展,必须从客户角度出发,相关交易体制要能切实保障投资者合法权益,营造与客户间的双赢局面。中国黄金交易市场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中行原油宝、白银交易穿仓等重大风险事件,这正说明在交易规则上存有漏洞,无法抵御市场在极端情况下产生的动荡,并给投资者会造成很大损失。为了黄金行业长期稳定发展,那么就只能亡羊补牢,先暂停相关业务,从银行自身短板出发,加大监管查缺补漏,让黄金交易市场的运行越来越规范,这样才能把激励机制从扭曲变回正常。试问,如果金融市场总有监管空子可钻,那么最终贵金属交易演变成一波又一波割韭菜的故事,这是监管部门所愿意看到的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其次,黄金市场投资导向的信号释放。早在2004年央行就提出了“藏金于民”的口号,中国黄金市场也开启了其新的征途。同时,上海黄金交易所也确立了服务于国家争夺国际黄金市场定价权的战略目标。沧海横流,时至今日上海黄金交易所依旧很好地实践着这个历史性使命。虽然现在上金所黄金交易量已经能与美国纽约商品交易所相提并论,一定程度上展现出中国黄金价格对国际金市的影响力和渗透力。
中国已是全球第一大产金国,也基本坐拥第一大消费国,同时又拥有巨额的外汇储备。我们的外储这些年来在配置上越来越多元化,黄金也不断被央行增持。因此,国家希望看到老百姓手中的财富同样能以黄金的形式去沉淀积累。但随之而来的投资者过度投机及盲目参与等问题也是屡见不鲜,此时监管层叫停贵金属交易业务想释放的信号无非就是:黄金是用来囤的,不是用来炒的。而这和中央对国内楼市的政策也算殊途同归了。通过一定政策调控,监管部门期待未来更多民间黄金投资需求被引导向黄金实物、黄金ETF、黄金物权等低杠杆品种。换句话说,此番叫停是国内黄金市场实现去杠杆化的必然选择,也是提升金融市场综合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有益尝试。
再其次,预判金价未来继续高波动性运行的提前反应。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黄金价格的波动性大幅增加。之前千海金研究所团队曾在《中国黄金报》发表过《金市高波动性或成其牛市周期新特征》一文中指出,受到全球疫情、美国政局、经济形势等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黄金价格呈现出高波动率的显著特征。任何金融资产的牛市从来不会是一帆风顺,每一个大牛市周期往往都能解构出数个周期相对较小的“熊市轮转”。从整体来看,随着市场情绪来回转换及资本流动趋势不断逆转,投机基金会频繁进行套利和获利了结,从而造成金价的异常波动。日内金银波动上的暴涨暴跌往往会给投资者的交易操作造成巨大风险,甚至是严重损失。监管部门正是具有前瞻性的预判,至少在明年这样的高波动性会依旧存在,才会选择在这个时间节点上叫停该业务。
短期来看,银行叫停贵金属交易业务对国内黄金行业发展确实带来一些困境,但中长期视角对完善国内黄金交易规则,健全投资者保护机制,规范行业机构服务体系等方面,会起到更为积极有效地推动作用。相信未来一个更健康、更合规、更具吸引力的黄金交易市场必会继续屹立于上海黄浦江畔。
(以上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或操作指南,依此入市,风险自担)
免责声明: 本公司提供的资讯来自公开的资料,本公司仅作引用,并不对这些资讯的准确性、有效性、及时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证,及不承担任何责任。本公司提供的资讯并不构成任何建议或意见,均不能作为 阁下进行投资的依据。任何人士未经本公司书面同意,不得以任何方式传送、复印或派发资讯中的内容或投入商业使用。 风险披露声明: 投资涉及各种风险,买卖期货合约的亏蚀风险可以极大。在若干情况下,阁下所蒙受的亏蚀可能会超过最初存入的保证金数额。因此,在作投资决定前,阁下应研究及理解期货合约的风险、特点和限制, 并根据本身的财政状况、投资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作出评估或咨询独立专业投资顾问。如要了解风险披露的详情,请参阅本公司《客户协议书》中的《风险披露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