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热议无好事:蒙特雷页岩油气往事
发布时间:2021-11-10 作者:元大期货 点击数:
文 | 撕逼客 对冲研投专栏作者
编辑 | 杨兰
经授权首发
2014年上半年,一则新闻轰动了舆论,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和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大幅下调了加州蒙特雷页岩的储量预估,并且将其从近期可开采的油气储量中剔除。
新闻媒体很快行动起来,炒作页岩油气革命被高估了,其产量不可持续。当然这其实是废话,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怎么可持续法?不过,这在当时非常应景,因为油价正伴随美国经济复苏和地缘政治事件启动,最后在马航班机在乌克兰被防空导弹击落前后达到峰值,然后就是原油价格的大幅回落。
而到了9月份,沙特甚至开始宣布要动用多年未用的价格战武器,很快油价就开始暴跌。新闻媒体马上180度调转观点,将页岩油气革命吹上天,认为美国已经将沙特从油霸宝座上赶了下来。这就是2014年的戏剧性变化,至今依然历历在目。
这出戏剧是怎么拉开帷幕的呢?我们要从2013年说起。我们知道,2010-2012年最火的是北达科他州的巴肯页岩油,它在北美腹地;其次是德州南部的鹰滩(Eagle Ford),二叠纪盆地(Permian Basin)要稍晚一些才热起来。
实际上,当时全美都掀起了寻找页岩油气的热潮,其中也包括曾经的石油宝库加州。当时大家最看好的是洛杉矶北部的蒙特雷岩层,这一地区恰好在旧金山和洛杉矶两大都市圈中间。
从地质上讲的话,蒙特雷页岩可以分成五大块,萨克拉门托盆地(Sacramento Basin)、圣华金盆地(San Joaquin Basin)、文图拉盆地(Ventura Basin)、圣玛丽亚盆地(Santa Maria Basin)、萨利纳斯半月盆地(Salinas-Half Moon Basin),其中最有希望的是圣华金盆地。
人们一度预期,蒙特雷页岩可能蕴藏了美国2/3的页岩油储量,相当于1540亿桶,可以说谁掌握了蒙特雷,谁就掌握了美国原油的未来。当然近期技术可采储量没那么多,EIA的估计是137亿桶,但这也已经非常可观了。光是加州,预计就可以创造280万个工作岗位,增加246亿美元的税收,同时提升加州GDP 14%。
加州开发页岩油的最主要阻力是环保。我们知道,对页岩油气开采的最主要抨击来自水力压裂法,由于要灌注大量含有化学物质的压裂液到地下,将页岩碾碎后释放岩石孔隙中含有的碳氢物质,这不可避免地要改变地层构造,并且存在污染地下水地风险。蒙特雷页岩又深又厚,大约在地下8000-14000英尺处,而含水层在9000英尺位置,两者之间存在交错,很难避免不污染地下水。加州本身就是一个比较缺水的地方,中央山谷有全世界最大的灌溉系统。
同时期,Keystone XL管道的修建受到强烈反对,也是因为要穿越内布拉斯加州,走向上有地下含水层。而且,阳光明媚的加州脱碳意识很强,希望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光伏和电动车的发展都走在美国各州前列,自然对开发页岩油气资源持抵制态度。加上加州本身是美国经济总量最大的州,硅谷有大把的高科技企业,对传统资源型行业本就很不感冒。
在众多前往蒙特雷勘探页岩油气的企业中,有一家来自加拿大石油城阿尔伯塔省卡尔加里的公司占据了先机,叫做黄道带勘探公司(Zodiac Exploration Inc.),也可以翻成十二宫勘探公司,它与埃克森·美孚和壳牌组建了合资公司,组团勘探圣华金盆地。
当时很多传统油气企业想进入页岩油气领域,但又不愿意冒太大的风险,所以组建合资公司是常见的手法。黄道带等一批公司开始勘探作业之后,传来了不妙的消息,地质构造比之前设想的复杂,定位富碳氢质的区块不是那么容易,组织钻井和压裂技术难度和作业成本很高,油气资源蕴藏量也可能不如之前预期的丰富。
2013年12月,从名字上就看得出绿色、环保、反化石能源的后碳研究所(Post Carbon Institue)发布了一篇报告,指出蒙特雷页岩不会像当时炙手可热的巴肯和鹰滩那样,用最通俗的语言讲蒙特雷很可能是个贫矿。各种质疑纷至沓来后,2014年5月EIA发布报告,将蒙特雷页岩的储量下调到6000万桶,比起2011年的预测减少了96%之多。如果按照巴肯、鹰滩、二叠纪的干法,产量在100万桶/天,那不消两个月就干没了。一下子就从势在必开,变成了可开可不开,最好不要去开的状态。一时舆论大哗。
尽管关注程度远没有乌克兰内战这样的地缘政治事件高,调整蒙特雷页岩原油产量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催化剂,让很多人相信原油价格在100美元附近正当数年之后,将会再度挑战2008年夏天创下的历史高点,这就是140美元。
要知道,美国当时原油产量已经追上了沙特和俄罗斯,成为了全球第三个1000万桶/天量级的原油生产国。如果页岩革命是一场被高估的革命,无法提供足够的原油来满足持续增长的全球需求,这种事情看上去是完全可以发生的。
然而,另外一些能够直接影响平衡表的因素正在悄悄起作用,由于欧洲经济长期不景气,石油消费在2008年之前就见顶了,西北欧炼厂开工率低迷,而美国正在增加汽柴油的出口,进一步挤压西北欧炼厂的生存空间;与此同时,美国沿海炼厂也减少了海上原油进口,代之以国产页岩油或者加拿大油砂油。
上述两个因素合计,在此前一年时间里,大约已经积累了100万桶/天的量,而利比亚国内局势的暂时缓和,让其原油产量从极低水平提升了50万桶/天。由于利比亚产出的是轻质低硫原油,这极大地影响了同为轻质低硫原油的北海市场。
全球原油市场是个刀刃上的平衡,我曾经有一个速算公式,以全球9000万桶/天的原油消费,如果边际上出现50万桶/天,或者5‰的数量冲击,对价格的影响可能是10%,而此时已经达到了150万桶/天。原油绝对价格和月间价差都在走弱,然后人们突然发现,美国宣布放松原油出口限制。
到了9月份,沙特公开宣布,要针对美国页岩油发动一场价格战,随后油价开始持续暴跌。而到了11月地OPEC会议上,最终没能达成任何减产协议,这等于是支持了沙特的价格战,于是原油继续暴跌。
同样还是媒体,包括那些受人尊敬的全球知名财经媒体,开始不遗余力地宣扬美国页岩革命所取得了辉煌胜利。其中地突出代表,就是在当年12月的英国《经济学人》(Economist)杂志的封面,这幅漫画后来曾无数次被引用。而在这期发布后一个来月,也就是第二年的一月下旬,暴跌的油价来了个奇迹般的急刹车。
道理也很简单,一方面套利商开始买现货抛盘面,囤油的托住了现货价格;另一方面很多人怀疑页岩油是否能扛得住,在期待页岩油率先收缩投资和减产。也就半年左右的时间,舆论这根指挥棒上下起舞,市场主流观点也跟着不停翻烧饼。
回顾这段历史,主要的目的是让我们认识媒体观点怎样影响市场情,让我们理解今年钢铁、煤炭产业链怎么最后变成了这个样子。
媒体往往是情绪的放大器,其影响可能是非常剧烈的,可以带来一些非常狂暴的行情。媒体人往往非常善于搞赋比兴这套,因为他们在学校里学的就是这个,但也经常用修辞来代替分析。他们每每非常轻率地就喊出“无解”这两个词,但其实万事皆有解,结果势必压缩了对未来的视界。他们总想俯视这个世界,但因为站的高度其实并不很高,其实真看不了很远。如果侥幸矛盾还在激化中,就很容易自我陶醉于“无解”的逻辑,而忽视任何可能量变引起质变的因素,更无视已经形成的破坏平衡的力量。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对冲研投。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免责声明: 本公司提供的资讯来自公开的资料,本公司仅作引用,并不对这些资讯的准确性、有效性、及时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证,及不承担任何责任。本公司提供的资讯并不构成任何建议或意见,均不能作为 阁下进行投资的依据。任何人士未经本公司书面同意,不得以任何方式传送、复印或派发资讯中的内容或投入商业使用。 风险披露声明: 投资涉及各种风险,买卖期货合约的亏蚀风险可以极大。在若干情况下,阁下所蒙受的亏蚀可能会超过最初存入的保证金数额。因此,在作投资决定前,阁下应研究及理解期货合约的风险、特点和限制, 并根据本身的财政状况、投资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作出评估或咨询独立专业投资顾问。如要了解风险披露的详情,请参阅本公司《客户协议书》中的《风险披露声明》。